商店
Ubuntu
概述
Ubuntu 是一個基於 Debian Linux 發行版的免費、開源作業系統,旨在為桌面、伺服器、雲端和嵌入式裝置提供使用者友好、功能強大的運算環境。它由 Canonical 公司開發和維護,遵循開源理念,允許用戶自由使用、修改和分發程式碼。 Ubuntu 以其「人性化」(Humanity to Others)的哲學命名,致力於為全球用戶提供可存取、可靠的作業系統。
- 許可證:主要基於 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GPL)及其他開源許可證,部分專有驅動除外。
- 最新版本(截至 2025 年 5 月):Ubuntu 24.10(代號 Oracular Oriole,發佈於 2024 年 10 月),以及長期支援版(LTS)Ubuntu 24.04(代號 Noble Numbat,發佈於 2024 年 4 月)。
- 支援平台:x86,x86_64,ARM,PowerPC,RISC-V 等架構,適用於桌面、伺服器、雲端、物聯網和容器。
Ubuntu 提供多種版本(稱為「風格」),包括 Ubuntu Desktop,Ubuntu Server,Ubuntu Cloud 和 Ubuntu Core,滿足不同使用情境。此外,Ubuntu 還有官方衍生版本(如 Kubuntu,Xubuntu,Lubuntu),使用不同的桌面環境。
歷史與發展
Ubuntu 的歷史始於 2004 年,由南非企業家 Mark Shuttleworth 創立的 Canonical 公司推出,旨在創建一個易於使用的 Linux 發行版,挑戰當時以技術複雜性為主的 Linux 生態。
早期階段:
- 2004 年:Ubuntu 4.10(代號 Warty Warthog)發布,首次引入基於 GNOME 桌面環境的友善使用者介面,採用 Debian 的套件管理系統(APT)。
- 目標是為一般使用者提供開箱即用的體驗,降低 Linux 的使用門檻。
- 引入了每六個月發布一次新版本的周期,以及每兩年發布一個長期支援版(LTS,五年支援)的策略。
關鍵發展:
- 2006-2010:Ubuntu 6.06 LTS(Dapper Drake)確立了 LTS 版本的穩定性,吸引企業和伺服器使用者。期間,Ubuntu 社群快速成長,衍生版本(如 Kubuntu,Xubuntu)出現。
- 2011:Ubuntu 11.04 引入 Unity 桌面環境,取代 GNOME 2,引發爭議但推動了現代化介面設計。
- 2017:Canonical 放棄 Unity,回到 GNOME 桌面環境(Ubuntu 17.10),並終止手機和平板專案(Ubuntu Touch)。
- 2020 以後:Ubuntu 專注於雲端原生技術(支援 Kubernetes,Docker)、伺服器市場和物聯網(Ubuntu Core)。 2022 年的 Ubuntu 22.04 LTS 優化了效能和硬體支援。
近期進展:
- 2024 年:Ubuntu 24.04 LTS(Noble Numbat)發布,強化了安全性(預設啟用 AppArmor)、雲端支援和桌面體驗(GNOME 46)。
- Ubuntu 24.10:引入實驗性功能,如改進的 Wayland 支援和更新的軟體包。
- Canonical 持續投資於 Snap 套件格式(跨發行版的應用程式分發機制)和企業解決方案(如 Ubuntu Pro,擴展安全支援)。
社區與生態:
- Ubuntu 擁有龐大的全球社區,透過 Launchpad 平台和 Ubuntu Forums 提供支援。
- 衍生版本(如 Kubuntu 使用 KDE,Lubuntu 使用 LXQt)擴展了使用者選擇。
- Canonical 與硬體廠商(如 Dell,HP)合作,提供預先安裝 Ubuntu 的裝置。
主要特點
Ubuntu 的設計理念是易用性、穩定性和安全性,以下是其核心特性:
- 使用者友善的桌面環境:
- 預設使用 GNOME 桌面環境(自 17.10 起),提供現代化、直覺的介面。
- 支援 Wayland(預設顯示伺服器)和 X11,優化圖形效能。
- 提供多種衍生版本(Kubuntu 用 KDE Plasma,Xubuntu 用 Xfce,Lubuntu 用 LXQt),滿足不同硬體和偏好。
- 強大的套件管理:
- 使用 Debian 的 APT(Advanced Package Tool)管理系統,支援數千個軟體套件。
- 提供 Snap 套件格式,允許跨發行版安裝最新版本的應用程式(如 Firefox、VS Code)。
- Ubuntu Software Center 提供圖形化軟體安裝介面,簡化軟體管理。
- 定期發布與 LTS:
- 每六個月發布新版本(如 24.04、24.10),提供 9 個月支援。
- 每兩年發布 LTS 版本(如 24.04),提供 5 年免費支持,Ubuntu Pro 可延長至 10 年。
- 安全性:
- 預設啟用 AppArmor(強制存取控制)和防火牆(ufw)。
- 定期安全更新,修復漏洞,確保系統穩定性。
- 支援加密安裝(LUKS)和安全啟動(Secure Boot)。
- 跨平台支援:
- 支援桌面、伺服器、雲端(AWS,Azure,Google Cloud)、容器(Docker,LXD)和物聯網(Ubuntu Core)。
- 相容於多種架構(x86_64,ARM,RISC-V),適合從 Raspberry Pi 到企業伺服器的硬體。
- 雲端與容器優化:
- 提供 Ubuntu Server 和 Ubuntu Cloud,內建對 Kubernetes,OpenStack 和 LXD 的支援。
- Ubuntu Core 專為物聯網設備設計,基於 Snap 的最小化系統。
- 社區與文件:
- 提供豐富的官方文件(https://help.ubuntu.com/)和社群支援(Ubuntu Forums,Ask Ubuntu)。
- Launchpad 平台用於錯誤追蹤和程式碼貢獻。
- 預裝軟體:
- 桌面版預載 Firefox,LibreOffice,Thunderbird 等生產力工具。
- 支援安裝專有驅動(如 NVIDIA GPU 驅動),方便遊戲和圖形處理。
優勢與限制
優勢
- 易用性:
- 提供開箱即用的體驗,安裝過程簡單,圖形介面友好,適合 Linux 新手。
- Ubuntu Software Center 和 Snap 簡化了軟體安裝。
- 穩定性與支援:
- LTS 版本提供 5 年免費支援(可透過 Ubuntu Pro 延長),適合企業和長期部署。
- 定期更新和修補程式確保系統安全和穩定。
- 廣泛的硬體支援:
- 支援多種架構和設備,從低階 Raspberry Pi 到高階伺服器。
- 與 Dell,HP 等廠商合作,提供預先安裝 Ubuntu 的裝置。
- 開源與社群:
- 完全開源,程式碼透明,社群活躍,允許用戶自訂和貢獻。
- 豐富的社群資源(論壇、問答網站)為使用者提供支援。
- 雲端與伺服器優勢:
- 在雲端(AWS、Azure)和容器(Kubernetes、Docker)領域有強大支持,廣泛用於企業環境。
- Ubuntu Server 提供簡化的設定工具(如 cloud-init)。
- 安全性:
- 預設啟用的安全功能(如 AppArmor、防火牆)可保護使用者資料。
- 快速回應漏洞,定期推送安全性更新。
限制
- Snap 包爭議:
- Snap 套件(Canonical 推廣)啟動速度較慢,佔用空間較大,部分使用者偏好傳統的 Deb 套件或 Flatpak。
- 某些 Snap 應用(如 Firefox)強制預裝,引發社群爭議。
- 資源佔用:
- 預設 GNOME 桌面環境對低階硬體要求較高(建議 4GB RAM),不如 Xubuntu 或 Lubuntu 輕量。
- 不適合極低性能的舊設備。
- Canonical 的商業化傾向:
- Canonical 推動專有服務(如 Ubuntu Pro、Landscape),可能會讓部分開源純粹主義者不滿。
- 部分專有驅動和韌體需額外配置。
- 學習曲線:
- 儘管對新手友好,但 Linux 的命令列操作(如配置伺服器)對初學者仍有一定門檻。
- 與 Windows/macOS 相比,某些軟體相容性需透過 Wine 或虛擬機器解決。
- 桌面環境單一:
- 預設 GNOME 可能不適合所有用戶,需手動安裝其他桌面環境(如 KDE)。
- Unity 桌面(2011-2017)的廢棄讓部分老用戶感到失望。
- 更新頻率:
- 非 LTS 版本僅支援 9 個月,頻繁升級可能對一般使用者造成不便。
總結
Ubuntu 是全球最受歡迎的 Linux 發行版之一,以其易用性、穩定性、安全性和廣泛的適用場景受到用戶青睞。從桌面用戶到企業伺服器、雲端和物聯網,Ubuntu 提供靈活的解決方案,滿足多樣化需求。其定期發布週期(LTS 和非 LTS 版本)、強大的社群支援和與硬體廠商的合作使其在個人和企業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儘管 Snap 套件和資源佔用等問題引發了一些爭議,但 Ubuntu 的開源精神、豐富功能和活躍社群使其成為 Linux 新手和專業用戶的首選。對於初學者,Ubuntu Desktop 提供直覺的圖形介面;對於開發者,Ubuntu Server 和雲端版本支援現代化開發工具;對於物聯網,Ubuntu Core 提供輕量級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