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
Gimp
0
1998年6月2日
概述
GIMP 是一款跨平台的柵格影像編輯器,旨在提供與商業軟體(如 Adobe Photoshop)相媲美的功能,同時保持完全免費和開源。它支援多種作業系統,包括 Windows,Linux 和 macOS,採用 GNU 通用公共授權(GPL 3.0 或更高版本)。 GIMP 適合從初學者到專業使用者的廣泛需求,可用於照片編輯、數位繪畫、圖形設計和腳本自動化。
- 授權:GPL 3.0 或更高版本
- 支援平台:Windows,Linux,macOS,相容於 x86,x86_64,ARM 等架構
GIMP 由社群驅動,依賴志工開發、測試和文件編寫,支援外掛程式和腳本擴展,功能靈活且可自訂。
歷史與發展
GIMP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95 年,由 Spencer Kimball 和 Peter Mattis 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 eXperimental Computing Facility 開發,作為學期專案。以下是其發展歷程:
- 1995-1996:
- GIMP 最初命名為 General Image Manipulation Program,1996 年發布首個公開版本 0.54,僅支援 Unix 系統(如 Linux,SGI IRIX)。
- 專案開發了 GTK(GIMP ToolKit),後來成為獨立的 GUI 工具包,廣泛用於 GNOME 桌面環境。
- 1997:
- Richard Stallman 建議將“General”改為“GNU”,GIMP 成為 GNU 計畫的一部分。
- 移植到 Windows(GIMP 1.1),擴展了使用者群體。
- 2000 年代:
- GIMP 2.0(2004 年)引進改進的介面和工具,增強了專業用途。
- GIMP 2.6(2008 年)引入 GEGL(Generic Graphics Library),支援高位元深度色彩處理。
- GIMP 2.8(2012 年)優化了單視窗模式,提高使用者體驗。
- 2010 年代:
- GIMP 2.10(2018 年)實現完整的 GEGL 集成,支援高位元深度(12 位元以上)和 OpenCL 硬體加速。
- 開發團隊專注於 GIMP 3.0,目標是引入非破壞性編輯(NDE)。
- 2020 年代:
- 2024 年發布 GIMP 2.99.18,作為 GIMP 3.0 的最終開發版,基於 GTK 3,引入非破壞性過濾器。
- 2025 年 3 月,GIMP 3.0 正式發布,標誌著近 7 年來的重大更新,帶來非破壞性編輯、改進的介面和效能優化。
- 新版 Wilber 圖示(GIMP 的吉祥物)同步更新。
- 社區貢獻:
- GIMP 由志工社群維護,透過 GitLab 接受程式碼、文件和翻譯貢獻。
- 教學和外掛程式由社群編寫,採用自由授權(如 CC0),鼓勵用戶參與。
主要特點
GIMP 提供豐富的影像編輯功能,以下是其核心特色:
- 繪畫工具:
- 提供刷子、鉛筆、噴槍、克隆工具等,支援亞像素採樣以實現高品質抗鋸齒。
- 支援壓力和傾斜感應的圖形板,以及 USB/MIDI 控制器,允許動態調整畫筆大小、角度和透明度。
- 選擇與變換:
- 進階選擇工具:矩形、橢圓、自由選擇、模糊選擇、貝塞爾曲線和剪刀選擇。
- 支援路徑變換、選擇變換和 Quickmask(透過繪製建立選擇)。
- 變換工具包括旋轉、縮放、剪切和翻轉,支援透視校正。
- 圖層與通道:
- 支援多圖層和 Alpha 通道,方便透明度管理和複雜合成。
- 圖層蒙版和亮度蒙版支援非破壞性編輯(GIMP 3.0 增強)。
- 非破壞性編輯(GIMP 3.0):
- GIMP 3.0 引入非破壞性濾鏡,允許應用效果(如模糊、銳利化)後隨時編輯或移除,不改變原始影像。
- 透過 GEGL 實現高位元深度顏色處理,減少顏色調整中的資料遺失。
- 文件格式支援:
- 支援多種格式,包括 JPEG、PNG、GIF、TIFF、PSD、PDF、SVG、BMP、XPM 等。
- 原生 XCF 格式保存所有 GIMP 影像訊息,支援超過 4GB 檔案(自 2.9.6 起)。
- 支援 ZIP、GZ、BZ2 等壓縮格式,節省磁碟空間。
- 外掛程式與腳本擴充:
- 支援 Script-Fu(Scheme 語言)、Python-Fu、Perl 和 Tcl 腳本,允許自動化任務。
- 豐富的插件生態,如 GIMP-ML(機器學習濾鏡)和 OpenVINO AI Plugins(支援 NPU 處理影像生成)。
- 社群提供大量外掛程式、畫筆和腳本,增強功能(如模擬 Illustrator)。
- 可自訂介面:
- 模組化介面支援自訂工具列、主題、圖示大小和停靠視窗。
- 全螢幕模式最佳化預覽和編輯體驗。
- 支援 Windows Ink(GIMP 2.10.38 改進),提升 Windows 觸控裝置體驗。
- 進階編輯工具:
- 修復工具(如克隆、癒合)和透視克隆工具,適合照片修飾。
- 銳利化(Unsharp Mask)和模糊(Selective Gaussian Blur)工具支援選擇性調整。
- 曲線、色階和曝光工具支援精確顏色調整。
- 效能優化:
- 基於瓦片(tile)的記憶體管理,映像大小僅受磁碟空間限制。
- 可調整瓦片快取大小,優化效能。
優勢與限制
優勢
- 免費開源:
- 遵循 GPL 許可證,程式碼透明,免費使用,社群驅動開發和維護。
- 支援用戶貢獻插件、教程和文檔,生態活躍。
- 跨平台支援:
- 運行於 Windows、Linux 和 macOS,程式碼可移植到其他系統。
- 支援多種硬體架構,適合從低階到高階設備。
- 功能強大:
- 提供專業級的編輯工具,媲美 Photoshop,適合照片修飾、設計和繪畫。
- 非破壞性編輯(GIMP 3.0)和高位深度支援提升專業性。
- 可擴展性:
- 豐富的插件和腳本支持,允許自動化和功能增強(如 AI 濾鏡)。
- 可透過外掛程式模擬 Illustrator 等工具的部分功能。
- 社區支持:
- 提供豐富的教學(如圖層蒙版、色彩曲線)和論壇支援。
- 上下文幫助(F1 鍵)和官方文件。
限制
- 學習曲線:
- 介面和工具對新手不直觀,需適應與 Photoshop 不同的操作邏輯。
- 進階功能(如腳本、外掛程式)需要額外學習。
- 外掛程式管理複雜:
- 大量插件可能導致軟體不穩定或崩潰,尤其在安裝過多擴充功能時。
- 外掛安裝和配置可能需要手動操作,缺乏統一管理。
- 介面現代化不足:
- 儘管 GIMP 3.0 升級到 GTK 3,介面仍不如商業軟體(如 Photoshop)流暢或直覺。
- 多視窗模式可能讓新使用者感到混亂。
- 專業領域限制:
- 不支援 CMYK 色彩空間,限制了印刷業的應用。
- 與 Adobe 生態的兼容性有限(如 PSD 檔案的部分功能支援)。
- 效能問題:
- 大型影像或複雜操作可能因記憶體管理而變慢,需手動優化瓦片快取。
- 某些 AI 外掛程式(如 OpenVINO)需要特定硬體支援。
總結
GIMP 是一款功能強大、免費開源的影像編輯軟體,適合照片修飾、數位繪畫和圖形設計。其跨平台支援、豐富的工具集和可擴展性使其成為 Adobe Photoshop 的有力替代品。 GIMP 3.0(2025 年發布)透過引入非破壞性編輯、高位深度支援和 GTK 3 介面,顯著提升了專業性和使用者體驗。社群提供的插件、腳本和教程進一步增強了其功能,特別是在數位藝術和 AI 增強編輯領域。然而,GIMP 的學習曲線、介面複雜性和外掛程式管理問題可能對新手構成挑戰,CMYK 支援的缺失也限制了其在印刷業的應用。對於預算有限的個人、學生或開源愛好者,GIMP 是理想選擇;對於專業用戶,結合插件和腳本可滿足複雜需求。